编者按: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新春走基层”活动像是新春佳节的暖场,新闻工作者踩着新春的鼓点再出发。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本报组织编辑记者深入基层一线,走进乡村田野、城市社区、工厂车间、春运现场……沉浸式体验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在行进中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通过持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采写更“新鲜热辣”的报道,讲述更鲜活动人的故事,大力宣传全市各行各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展成效,聚焦展示各县区各部门民生保障工作举措,生动呈现群众欢度春节的喜庆安康景象。
即日起,本报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陆续刊发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春运首日,在北海火车站出站口,上演着一幕幕亲友重逢的喜悦场景。 本报全媒体记者 周祥鹏 摄
1月14日,为期40天的2025年春运正式拉开大幕。这一天,细雨霏霏,游子的思乡之情也像这雨雾一样氤氲缱绻,记者来到北海火车站看到,这里迎来送往一波又一波归心似箭的归乡人,上演了一幕幕喜相逢的温暖故事。
距离列车到站还有十几分钟,郭叔已经站在出站口,今天他要来接从浙江回来的儿子。13时30分,一波人涌出站口,或拖着行李箱,或肩扛手提大包小包,步履匆匆。郭叔踱步、探头,在人海中搜寻儿子的身影,几分钟后孩子的身影映入眼帘,郭叔上前一把便接过儿子手中的行李箱。“许久不见了,现在很高兴。”郭叔笑着告诉记者此刻的心情。
郭叔的儿子是一名大三学生,在柳州就读新能源专业,前段时间在浙江实习。即将面临毕业就业的压力,到底是去往大城市还是留在故乡,小郭仍在考虑。他说,在外地读书时就常常想家,视频电话和父亲唠嗑成了缓解思乡情的最佳方式,皱纹爬上额头、两鬓斑白的父亲始终是他最大的牵挂;而父亲也知道孩子就像风筝,想飞得高远就不能束缚他,“作为父母当然希望他能在家附近工作,但最终还是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那些步出站台后急切的身影,有放假回家的学子,有在外漂泊打拼的游子,有来北海过春节的旅居者,还有跨越海峡回故乡探亲的故人。春运首日,廖芸萱和妈妈乘坐高铁踏上回乡路。她们已定居台湾多年,海峡隔不断故乡情,“妈妈常常想家,常跟我们说要规划个时间回来,所以我们每两三年就会回来一趟。”
千里故乡一日还,在交通便捷的今日,回家的路不再遥远,一趟飞机就能回到北海。廖芸萱说,她们这次为了体验大陆的高铁选择了不一样的出行方式。刚出站,三个表弟表妹就迎了上来:“欢迎你们回家!”童声稚嫩,而家里的亲人也在翘首以待。这次母女俩回来带着大包小包,连行李箱都拖了4个,“我们带了很多伴手礼回来,比如太阳饼、凤梨酥。”两人无比期待和亲人一起聚会、出游。
远在北京工作的吴卫远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回北海。在北京生活节奏快,工作也忙,吴卫远一般只在过春节的时候回趟北海,并且待的时间都不长。这次他接到一个到北海出差的工作任务,顺便回北海探亲过春节。这样一来,能在家乡待的时间比往年春节都长,吴卫远表示很珍惜。
在北京想家的时候,吴卫远会通过给亲人打视频电话、去吃广西菜等方式排解思乡之情。但吴卫远表示,只有站在了北海的土地上,耳边萦绕着北海话,他才真正感到“回家了”。他的妻子也表示,最想念北海的各种粉、海鲜和水果。除了走亲访友,吴卫远还计划带着妻儿好好逛逛北海,让他们感受一下北海的年俗,领略北海的滨海风光。
在广东东莞工厂里做普工的伍新俊,也乘着春运第一天的动车回到了北海。去年,近30岁的伍新俊在朋友的介绍下去东莞上班。离家在外,他常常想起北海新鲜的海鲜和宜人的环境,觉得北海的饮食习惯更适合他。
伍新俊的家人在菜市场卖海鲜,年前是家里生意最忙的时候,他想着趁有空去帮帮忙。他表示,在北海周边也能找到适合的工作,北海挺好的,春节后就不外出打工了,“留在家乡工作,既能照顾家里的老人,也可以考虑和对象步入下一个阶段。”
春运首日,站台上,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或带着对家人的思念,或带着对未来憧憬的旅客,踏上归家路;出站口,他们的亲人、朋友在热切盼望,见面后的嘘寒问暖,分享着归家的喜悦、讲述着旅途历程,成为了春运首日的最美风景……年味,由此蔓延开来。
全媒体记者: 何美 钟双莲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