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荠是学名,也称菩荠、糖荠、荠子、马蹄。一个“荠”字,照我理解,是“世上长得最整齐的草”,或是“荸荠生命的脐带”,根须连接地上部分的荸荠梗外圆中空,连接地下荸荠的脐带也外圆中空。也许,正是这“通天”“通地”的空心,让地底下的荸荠随时呼吸到新鲜的空气,长成如此面红齿白的模样。荸荠梗中药名通天草,有利尿降逆的功效。作为药食同源的水果,荸荠清热、化痰、明目、消积,生吃清甜爽脆,放在火炉边煨熟了吃,清香扑鼻。老家的喜宴,荸荠削皮与鸡肉、黄花菜同煮,与扣肉、烤鸭同属八碗大菜之列。与瘦肉混合剁碎了做肉饼和肉圆子,既解腻,又为柔韧的肉质增加甜脆感。马蹄留不久,晒干碾成马蹄粉,一年四季都可以蒸出软软糯糯弹力十足的马蹄糕。马蹄糕晶莹透明,在上面撒一些桂花,便成了桂林的名小吃桂花马蹄糕。
水土丰茂之地,都适宜种马蹄,唯独临桂四塘横山和土桥的马蹄特别脆嫩鲜甜,咀嚼之后渣滓全无。究其原因,还是地理环境。此地,有贯通古桂柳运河的相思江,雨季大水,带走一层熟土,带来一层新土,造就江岸土质常耕常新,泥中带沙,肥沃松软透气。端午前后,马蹄田已泡软,施了农家肥,农人按照一定的间距,成行成列地将马蹄苗送进一尺深的软泥深处。经过数月成长,马蹄田已是高过三尺的青绿。到晚秋,农人开沟排水,马蹄田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干湿度。入冬,北风劲吹,荸荠梗集体睡成风的形状,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呈现熠熠生辉的白银之美。小雪之后是马蹄开挖季。农人拿镰刀将又厚又密的马蹄草割干净,脚踏铁齿锹,掀开覆盖马蹄的泥土,只见一个个精灵般的红脑袋露出调皮可爱的神情。大大小小的马蹄如成群的儿女在泥地里捉迷藏,挖马蹄的夫妻,蹲下身子捡宝,有时小铲刀一不小心碰破马蹄,忍不住心痛,但看着收获的大马蹄一个个憨头憨脑地聚拢在箩筐里,算是没有辜负辛劳,心下便欢喜。
不知是怎样的机缘,鲁迅先生对桂林马蹄情有独钟。1935年,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欲请鲁迅先生来校任教。鲁迅回信说,蒙诸位不弃,叫我赴桂林教书,不胜感荷。但已七年不登讲坛,且体力日见衰退,不想误人子弟,对于远来厚意,诚恳致谢。结尾写道:“桂林荸荠,亦早闻雷名,惜无福身临其境,一尝佳味。不得已,也只好以上海小马蹄代之耳。”短短三百字的信,鲁迅先生用三分之一的篇幅盛赞桂林马蹄,并把一尝桂林荸荠当作生命里的福,令人回味。
想必,桂林马蹄之声名远播,与大学士陈宏谋代为推广有关。陈宏谋是康乾年间的清官廉吏,深受乾隆皇帝器重,能够致谢皇恩厚重的,除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献上故乡四塘横山的马蹄与腐乳谢主隆恩了。据载,1959年北京举办农业展览,临桂送了四塘马蹄等农产品参展。周恩来总理参观广西展台时,特地询问马蹄是不是陈大学士故乡产的,当得到肯定时高兴地说,临桂出人才,物产也有名。
马蹄是传统年货之一。小时候在农村过年,糖果、马蹄、甘蔗不可或缺。大年初一,小孩子一起床就给亲人和家族长辈拜年。另一项活动叫“收马蹄”,一帮小孩结伴去各家各户拜年,每进一家必喜笑盈盈地说恭贺。主家就会拿出家里的马蹄,一人一把分给小孩。有的小孩兴致高,走遍一个村子,收获满满一大袋。这项活动,想必也有祝福小孩们新的一年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含义。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