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事
演员指尖轻捻,生动呈现出木偶所演绎角色的喜怒哀乐——刻木为偶 以偶作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三根木棒,支撑起数公斤重的杖头木偶,演员指尖轻捻,生动呈现出木偶所演绎角色的喜怒哀乐。近日,记者在合浦县公馆镇竹联村委竹根坡村观看到了传统戏剧——“山口木偶戏”。

“进入农历八月以来,我们承接表演的业务越来越多。”9月11日,山口木偶戏市级传承人郑玉梅告诉记者。当天,她正和其他传承人一起,在竹根坡村进行搭班表演。

当天是竹根坡村连续表演木偶戏第7天的日子。在这里,记者见到了市级木偶戏的传承人郑玉梅和廖长源,他们分别来自合浦县山口镇和白沙镇,为了能出色完成表演的任务,他们受山口鸿运木偶团负责人、自治区级传承人陈耀文的委托,临时组成一个表演班。

“我们上午8时30分开始表演,12时结束;中午1时30分开始,4时30分结束。”郑玉梅告诉记者,目前他们表演的是关于北宋名将狄青的剧本《花满楼》,表演完之后还会根据群众的喜好,继续表演其他的剧本。由于有村中富裕人家赞助,郑玉梅和廖长源的班子在该村的表演将长达2个多月,为了方便村里的老人观看木偶戏,他们特地选在白天表演。当日表演结束后,他们还要马上运表演器材到40公里外的山口镇山北村委谢屋村表演。

记者了解到,“山口木偶戏”由表演者右手操纵一根命杆(与头相连),左手操纵两根手杆(与手相连)进行表演。演出前不需彩排,也没有固定的剧本,只有提纲。配音者用粤剧的唱腔,按照小说的内容即兴发挥;木偶操作者根据配音者即兴演说的内容操控木偶。木偶眼睛能开能闭、转动,嘴舌也能活动。各种角色形象不一,生动逼真,且不同角色所用的唱腔、音调不一。“山口木偶戏”所使用的人偶以70到80厘米和1米左右为多。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分为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枝木偶等。“山口木偶戏”主要是杖头木偶表演。

据了解,合浦县东片如山口、白沙、沙田及铁山港区南康等地的群众,素来有看木偶戏的传统,平时每上演一场(约3小时),价格为2000元左右。

“木偶戏深受群众欢迎,一年当中,我们只有5月至6月较为有空。”陈耀文说。据介绍,目前木偶戏表演团体有50多个,表演人数约200人,其中以山口、白沙镇为最多。仅陈耀文的山口鸿运木偶团,就有表演班9班、表演人员40多人,其中包括了郑玉梅和廖长源。“作为表演个体户,我经常和陈耀文合作,每年收入约有6万元。”郑玉梅说。

据市非遗中心介绍,“山口木偶戏”于2015年7月被列入北海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木偶戏主要集中在春节、冬至等传统民俗节庆期间演出,表演的场所通常在广场、宗祠或者寺庙等场所。

记者在山口、公馆等地的木偶戏表演现场看到,观看木偶戏的多是老人、小孩。表演一旦开始,即使台下没有观众,也一定要表演完。当地富裕家庭每逢节庆或者喜事,均喜欢邀请木偶戏班前来表演助兴。除了丰富村中老人文化生活,表达孝老敬亲之意,也有意通过自己的善举,祈求保佑。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愿意出钱聘请木偶戏班前来表演的群众越来越多,这给濒临失传的木偶戏带来了转机和生机。

“看到表演一天的收入有二三百块,很多已经放弃木偶戏演出的艺人也重新回流,一些四十来岁的群众也开始乐于学习,加入到我们的戏班中。”陈耀文告诉记者,虽然从事木偶戏的艺人收入增加了,但是观众却越来越少了。“我们希望以后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更多的创新,让年轻观众听得懂、看得懂,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关注这门传统艺术。”郑玉梅说。

全媒体记者: 陆威 

编辑:罗钊毅
相关稿件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