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事
提升精密监测能力 创新气象服务新模式 推进防灾减灾从“看天吃饭”向“知天而作”转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预计北海市及北部湾海面未来一周,受台风残余云系影响,有阵雨天气……”为助力振兴南珠产业,市气象局在铁山港区南珠湾基地建设南珠养殖气象服务示范点,建设雨、温、压、湿、风向风速、能见度等要素气象观测自动站,提高我市海水养殖行业的海洋气象监测能力,并开展水产养殖气象服务指标研究,每周为养殖户提供专题预报服务,及时发送灾害性天气预警短信。

“近年来,我们致力打造特色气象服务新模式,精细化预报,让群众在防灾减灾上从‘看天吃饭’向‘知天而作’转变。”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不断完善灾害调查规范、服务标准及服务效益评估流程,建立农渔业种植养殖大户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最后一公里”直通车,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能力。此外,还建设了行业企业需求的西角码头、铁山港公共码头等5个代表气象站,通过“实时推送观测数据+小时级别精细预报+涉海行业气象服务标准”等举措,为海上航运、海油、码头等气象高影响行业企业定制“一企一策”专项气象服务方案,有效规避灾害天气对企业生产的影响,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同时,市气象局围绕防灾减灾和精准预报需求,不断优化完善气象监测站点布局,提高监测站网的密度和增加监测要素,从地面气象站到高空探测,全方位、多层次的气象监测网络能够实时捕捉大气的细微变化,为准确预报天气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我市气象部门还依托先进的数值预报模式和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不断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国家、省级业务产品在我市落地应用,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签订合作协议,与江苏省气象台合作研制面向石化行业的强天气监测预警产品,与广东海洋大学联合开展涉海行业高影响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技术攻关,同时通过对海量气象数据的深入分析和研究,能够提前预知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积极与应急管理、水利、农业、市政等部门建立紧密的协作机制,实现气象信息的共享与互通。在灾害来临前,各部门能够根据气象预报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共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预警信息,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极端天气灾害的损失和影响,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随着气象监测手段的不断完善和预报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市对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预警提前量和准确率都有了明显提高,为相关行业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准备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去年我市先后遭遇7轮强降雨、4次台风等重大天气过程,日降雨量先后两次刷新广西气象观测纪录,年降雨量比2022年增加85%,气象部门加强监测、提前预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和重大气象信息报告,向党政领导和重点防汛部门发出预报预警服务信息。在去年“6.8”特大暴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中,我市预警提前量95分钟,合浦县预警提前量175分钟,实现了无群众因灾死亡目标。

全媒体记者 :黄金敏

编辑:罗钊毅
相关稿件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