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二十年前,新疆作家李娟就在文坛声名鹊起。近期,随着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热播,作为原著作者的她更是引起关注。在一片议论声中,我开始重新审视这部原著。读着读着,我不禁被李娟颠簸的日子所深深触动了。
翻开《自序》,其中一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我。“在冬天最冷的漫长日子里,没有一行脚印能通向我的家。”阿勒泰地处新疆最北端,这里堪称中国雪都,冬季往往伴有暴雪。那年,大雪堵住了窗户,房间阴暗,“我”试图“在重重雪堆中分离挖开一条通道……然而挖了两三米就没有力气了。”这段文字,让我领略了闻所未闻的雪景和意象,于是,我就想沿着李娟的思路,走向阿勒泰的“纵深”。
李娟注重人世间的“窘境”。这种窘境,似乎是人世间各种际遇的集中体现,又好像是作者颠簸时期的个人履历。邂逅这种窘境,或许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走近李娟、解读人生。
窘境,有时缘于“我”的无知。《我能带给你们的事物》一文中,挣钱不多的“我”无力为母亲购买奢侈品,便买了两只兔子。商家说:“这是袖珍兔,永远也长不大的。”然而,买回家不到两个月,每只兔子就疯长了好几公斤。还有一次,“我”从乌鲁木齐带回了两只“金丝熊”,可回家才知道那是两只少了尾巴的耗子……这样的经历,让“我”情何以堪!如果说,第一次是因为“我”信任的话,那么,第二次就因为“我”的无知了。
窘境,有时缘于“我”的无奈。《属于我的马》一文,讲述的是一个人欠了我家很多钱,他却意外地去世了。葬礼上,阿訇问他的家人:“此人生前曾亏欠过别人的钱物吗?”在阿訇眼里,只有在确信他没有债务时才肯诵经悼念。由于他的家人实在拿不出钱来,就想用一匹马来抵债。为了挽回损失,母亲甚至打算接受这一提议,让我骑着马去上班……这种无奈,让人啼笑皆非。
窘境,有时缘于天气的变幻莫测。第一次转场到沙依横布拉克牧场时,天空下起了雨。准备做饭时,却又找不着火柴了。找着火柴后,却又找不到干燥的地方生火做饭……那年,雨水出奇地多。其中,最大的一场雨没日没夜地下了一个多星期……帐篷漏雨了,“我们”就用绳子把一个个塑料袋子挂在顶篷下面,等袋子里的水满了,又在下面挂上一个塑料袋……牧场不仅雨多,风也很大。帐篷被大风吹得鼓鼓的,支撑帐篷的桩子、柱子和檩子嘎吱嘎吱乱响,货架晃来晃去。每一阵“哗啦”声,都紧贴耳膜,逼近心底。虽然“我们”不辞辛苦地在这片草甸上搭起了房子,但最后真正栖身的,却只有被窝,而这就是《我们的家》。
窘境,有时缘于对大自然的憧憬。《通向一家人去的路》中说,有时候,“我”会扔下杂货店跑出去满山遍野地玩,来店里买东西的人就坐在“我”家帐篷里耐心地等。有时候,他实在等急了,就出去满山遍野地找“我”。《在荒野中睡觉》说,随便找个平坦的地方一躺,身子陷在大地里,舒服得要死,睡过一个夏天也不会有人来打扰你。“我”经常睡觉的地方是北面那片山坡坡腰上,那里的草地中央孤独地栖着一块干燥向阳的白石头,形状就像个沙发一样,平平的,还有靠背的地方。
诸如此类的窘境,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外婆之所以会吐舌头,那是因为她做错了事;再比如,胖女人会用七元钱买走价值十元钱的裤子,是出于友爱……许多窘境,虽是生活片段的实录,却也不难看出作者精心提炼的痕迹。窃以为,散文中的“窘境”大概类似于小说情节的起伏或转折,会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或许,作者从一开始就怀有这样的初衷,这也是该书能征服读者的原因之一。
李娟的文字,清澈、透亮、唯美、空灵、温暖、隽永,她以亲切而细腻的笔触,全景式地记录了阿克哈拉的一草一木,抒写了喀吾图的一点一滴,描绘了众多人物的一言一行,刻画了他们的一颦一笑。相信未来李娟一定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