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994年8月,在桂西北老家的我,意外收到一封来自北海的信件。打开一看,一张报头写着“北海日报”四个大字的报纸赫然跃入眼帘。好奇的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阅毕,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它印刷精美,栏目众多,图文并茂。其丰富的内容让我开阔视野,受益匪浅。

给我寄信的是在北海工作多年的表叔。他大学毕业后去了北海工作,并在那里落户,有了稳定的单位与职业。记得他每次回老家都不忘对我和家人夸赞说“北海很美,空气环境也不错”。有一年春节返乡探亲时,他从挎包里拿出一张《北海日报》对我说:“这是当地一份很不错的报纸,值得阅读学习,以后有时间我寄给你看。”果然,他没有食言。

表叔在附言中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鼓励我不要被挫折打倒,重新寻找人生的方向。那时的我,因为中考落榜,成天坐在家中,情绪低落。而通过阅读《北海日报》丰富多彩的内容,我似乎又找到一种寄托。后来,表叔陆续给我寄送《北海日报》,我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阅读后,不仅从中了解到有关北海的新闻时事,开阔了视野,也学习到其他方面的许多知识,渐渐地走出心情的低谷,重新振奋起来。我决定背起行李,外出打工。尽管漂泊在外,但我却始终割舍不下《北海日报》。为确保“万无一失”,我到邮局自费订阅了一份,并决定像表叔再三叮嘱的那样,持之以恒,学以致用。

这些年来,虽然我一直走南闯北,但心中对《北海日报》的那份牵挂丝毫未变。两年前,我回到家乡小城,被聘为环卫工人。从此《北海日报》与我朝夕相处,形影相随。进入新世纪以来,《北海日报》与时俱进,年年攀升,它愈发闪亮的容颜让我更加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如今,除了必读的要闻版和综合新闻版外,“廉州湾”副刊成为我的最爱,我在它的文字里寻觅、淘金,汲取一滴滴精神营养,并将之化作裨益终身的精神食粮。


编辑:许苏文
相关稿件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