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走进北海老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当我从运河、黄河沉积的黄土地上走来,进入蔚蓝色系的南国滨城——北海,瞩目碧浪翻滚的银滩、烟波浩渺的冠头岭,常生发出些许的联想和问询,如此与家乡迥异的环境,一块正在被雕琢的璞玉,往昔今生演绎着怎样的人文景观?朋友告诉我,最能体现北海历史底蕴的应当是珠海路老街。

这条老街位于老城区外沙桥南,如今是北海知名的旅游景点。一个海风拂面的午后,站在老街西端的起点,影壁上“昇平街”三个旧迹斑驳的镌刻大字,揭开了老街的序章。这“昇平”二字是对往昔“歌舞升平”的描摹?还是北海人渴望“四海升平”的希冀?大概双重含义皆有吧。信步游览,左右两边二层或三层的骑楼建筑,错落有致地一座座向后缓行,宛如一缕往昔风烟轻轻掠过耳边。

来前看过资料,昇平街始建于19世纪20年代。到了20世纪20年代,当时北海是隶属广东管辖的乡镇级编制,广东省政府在1926年3月正式批准成立北海市政筹备处,昇平街也由此被拓建改造,改称“珠海路”,并很快生长成一片兴隆业态。它背依海岸港口,前拥街巷人流,商铺林立,商贾云集,成为彼时北海最繁华的商业街。

老街两侧的骑楼,带有鲜明中西合璧的特色,窗顶的卷拱结构、零星的罗马柱造型、临街立面女儿墙搭配的雕饰线条,均明显采用了西方建筑的风格。而屋顶正中最高处安放的龙或凤,不折不扣地昭示着老街体内流动的中华血液。沿青石板路前行,两侧造型不同的浮雕和装饰,构成两组空中雕绘长廊,像高矮不同站立成两排的混血儿队列,在湛蓝的穹顶下向前延伸,看不到尽头。眼前的建筑明了地告诉我,一个世纪之前,北海人的生活已融进了诸多西方元素。这片海域的东西方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程度。而在同一个时期,我的家乡鲁西大运河岸,女人们还在三寸金莲的束缚中裹足蹒跚。

氤氲着古老气息的街道,一个挨一个的店铺,商品林林总总,游客熙熙攘攘,从渔民用品、本地海货,到苏杭丝绸、东南亚特产。最吸引游人目光的,是珍珠中的上品南珠,圆润的珠光,映亮了游客开心的笑颜。最能体现海洋文化艺术精髓的贝雕,彩纹天然,工艺精湛,集日月精华、传统文化、艺术造诣于一体。充斥每一处街角的虾饼生蚝、凉茶咖啡,撩拨着人们的味蕾。阳光热烈地拥抱每一位游客,来一杯凉茶,慢饮细品老街的厚重与恬适。有的骑楼苔藓莹绿,生长的蕨类植物爬满墙角;有的墙皮剥落,青砖霉痕上开着耀眼的三角梅;有的房屋正在修缮,裸露出牢固稳定的主体框架。在两座相邻骑楼之间,常夹着一条幽静深邃的小巷,摇着蒲扇的老人在闲坐聊天,似在告诉人们,这里曾经的繁华与现实之间,走过的风雅和曲折。

来到中段一座同样古朴典雅的骑楼前,房檐下那块“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博物馆”的牌匾,磁石一样吸引了我的目光。移步室内,陡然间像逆行进入了历史的时光隧道。整座厅堂各式各样的古老牌匾、文物藏品盈满了空间。唐朝和宋朝的石匾,带着历史久违的尘埃;明朝清朝的木雕匾,散发出幽深庄重的气息;级别不同的科举匾,诉说着文武举子往日的荣耀。这里的牌匾基本囊括了中国古代牌匾的各种类型和款式。有官匾亦有民匾;有堂号匾、字号匾、题字匾、牌坊匾、寿禧匾等等;其中状元匾、进士匾、文魁、武魁、贡元、拔元、举人、秀才各级科考匾占比最大。它们大小参差、凹凸各异、内容不一、古朴浑厚,仔细查看这些牌匾的落款,每一帧都有翔实的年号和出处,尽管多数已斑驳陆离,有的甚至残损不全,仍能清晰地辨识出它们集书法、色彩、雕刻、材质于一体的考究工艺。静静与它们对视,陌生又熟悉,在我的齐鲁家乡,孔孟文化的发祥地,曾与它们的族群屡屡相遇,中原版图上最注重科考的圣人故乡,学子十年寒窗也未必中榜,蒲松龄便是例证。这老街一隅的博物馆,如此众多的牌匾收藏,每一帧都书写着怎样的过往?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些牌匾不仅仅是北海的历史,岭南的历史,也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中华文化延续的写照。

主人李继全先生告诉我们,这座四层建筑的骑楼,存放的全是文物。唏嘘惊叹之余,轻挪步履,屏息观看,这里的藏品,时空跨度纵贯中华五千年漫长历史,从新石器时代、西周、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近代红色文化;有庞然大物,亦有精细袖珍;上至皇庭御品下到黎民用具;基本囊括了各个朝代众多领域的森罗万象。譬如石器、玉器、青铜器、陶瓷、牌匾、家居、饰品、钱币等等,尤其一部分标志中西贸易交流的琉璃、水晶串珠、玛瑙、玻璃器皿、机械器具等,见证了北海历史上的中西贸易往来。

历书有载:两千多年前,汉武帝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两次历险,经过18年的艰辛探索,付出了毕生心血,用双脚走出了一条陆上丝绸之路通道,实现了大汉朝远超军事目的的对外交融。与此同时,张骞在大夏国的所见所闻,让汉武帝的目光投向南海疆域,原来这里早有一条海上通达西域的航道,可以连通波斯。于是平南越、置合浦郡,组成浩浩荡荡的官方船队,一条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形成。文物是历史的记录,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实时标高。透过这些来自海上贸易航线的文物珍品,让我们穿越世纪风烟,看到从合浦出发的商船,满载着丝绸、瓷器扬帆远航,与沿线各国互相交流促进的过往。陆、海两条丝绸之路遥相呼应,将开放包容、和平互通的中华文明传向了四面八方。

可以肯定的是,西方人早就觊觎着北海这块肥沃的土壤,她的天然良港、有利区位,是西方踏足中国市场的南大门。于是,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将北海辟为了通商口岸。1883年,英国在北海设立领事馆的同一年,清政府在北海设立的海关——“税务司公馆”,成为北海第一座西洋建筑。之后,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领事馆、教堂、医院、俱乐部等西洋建筑陆续在北海粉墨登场,这些西洋建筑的别致、靓丽、高端,刷新了北海人的视角,它们就像从大洋彼岸飘来的海市蜃楼,被统称为洋楼,带给北海人高大上的感觉。虽然,受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民国时期西方国家一些机构相继撤离北海,而西洋建筑驻留在北海,成为历史的影像,老街的骑楼纷纷借鉴洋楼元素,也就顺理成章了。

走进老街,如同粗略浏览了北海悠久的历史长卷,如果说,家乡隆冬之际,来北海享受椰风渔火,枝茂花艳,是一种生命的尝试。那么,北海古老的文明,绵延的文脉,则是需要我们慢慢品读的一部厚卷。

(作者为山东省作协会员,退休后旅居北海。)

编辑:潘沁
相关稿件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