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郭梅修 北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主持人:廖子可 北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北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廖子可:
各位来宾,各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受市政府委托,北海市生态环境局今天下午在这里召开北海市2019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问题整改工作落实情况新闻发布会。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在主席台就坐的同志: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郭梅修同志,
我是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廖子可(主持人)。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各县区政府、市直各有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市直新闻媒体(含网络媒体)等多家媒体记者朋友。
非常感谢各位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今天新闻发布会议程有两项:第一项,由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郭梅修同志通报北海市2019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工作落实情况;第二项,请记者提问。
下面逐项进行:
第一项,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郭梅修同志通报北海市2019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问题整改工作落实情况,大家鼓掌欢迎。
北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郭梅修: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北海市2019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问题整改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本次发布会发布的内容为通报北海市2019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问题整改工作的落实情况。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今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是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第一部党内法规,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2018年6-7月,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广西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工作。2018年10月20日,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正式向广西反馈督察意见。在充分肯定我区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指出我区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仍较突出,局部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风险问题不容忽视。“回头看”反馈中除共性问题外,涉及我们北海市存在的突出问题有:
一是近岸海域水质下降。廉州湾活性磷酸盐浓度显著升高,主要是由于城镇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入海排污口整治不彻底,入海河流等原因造成。
二是儒艮自然保护区非法养殖清理问题。对保护区内非法养殖清理不彻底,仍存在3家非法养殖场,导致92公顷保护区被长期侵占。
三是诚德镍业废渣长期堆放在铁山港码头,且无“三防”措施,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公布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领导专题部署并印发整改方案,全力推进整改。
经过各责任单位一年多来不懈的努力,我市整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有关进展情况通报如下:
一、整改工作完成情况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固体废物环境问题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厅发〔2018〕64号),涉及北海市的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共6大类14个整改问题51项措施,其中2019年须完成整改问题8个,整改措施28项。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了“政治站位不高”“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环境问题整治推进慢”“群众信访投诉整改不力”“固体废物违法案件部门配合衔接不畅,司法打击软”“再生资源利用项目准入门槛低”“工业废渣治理不到位”等6个问题的整改,目前正按程序开展申请核验和验收销号工作;另外,“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儒艮自然保护区违法养殖”等2个问题的整改工作正按计划推进。
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
北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从推进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高度着手,精心部署落实,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县区、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整改工作的领导,迅速印发实施了《北海市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固体废物环境问题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将整改任务一一分解落实到位。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期间及“回头看”反馈意见后,北海市委、市政府共召开相关会议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52次,其中市委常委会会议6次,政府常务会9次,专题推进会37次;市领导先后47次深入现场检查调研督察,协调推进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力保全市统一思想,整改形成合力。
(二)建章立制,规范有序
自中央环保督察开展以来,我市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立法方面已经走到了全区的前列,累计出台“一个规定、两个方案、两个条例”,并划出一条生态红线,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水平不断提高,长效机制保障有力。一个规定是《北海市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两个方案是《关于推进生态立市的行动方案》《北海市生态环境损坏赔偿制度实施方案》,两个条例分别为《北海市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北海市沿海沙滩保护条例》。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进一步明确,“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党政同则、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和考核体系不断强化和完善。
(三)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广西和北海讲话精神,出台了《关于推进生态立市的行动方案》,分阶段推进4项任务,23项措施。撑起生态保护伞,“零容忍”对待破坏生态行为,像保护眼珠子一样保护北海的生态,最终使生态成为北海发展的根本竞争优势。市委市政府在推进我市生态高质量发展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绿色发展机制。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海洋空间保护开发等重要控制线。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海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立生态与农业、旅游、养生、文化、体育等跨界融合新业态新模式。
二是加快打造生态亮点。加强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及七星江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加大鲤鱼地水库、冯家江流域及其入海口附近浅海区域湿地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快推进冯家江湿地公园整治改造,完善湿地生态系统,打造北海生态名片和“海绵城市”示范,把城市“烂疮”变成生态“绿肺”。
三是筑牢生态底线。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北海市涠洲岛、沿海沙滩等生态资源保护地方性法规,严格落实关于海岸线300米管控范围划定及管控要求,禁止在划定范围内建设违反规定的居住、工业等类型建筑。
四是严守生态红线。将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饮用水水源地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优先安排资金保障生态建设,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大力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改整治。重点实施城市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用2-3年时间将入海排污口全部截流,解决污水直排问题。推进固体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垃圾集运体系。
(四)扎实推进,全面整改
1.水污染防治方面问题整改。一是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完成市县两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确保尾水达标排放。目前,合浦县污水处理厂、铁山港区污水处理厂、红坎污水厂经调试后,基本可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不断加强,北海市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8.5%,合浦县城污水处理率达98%,全市所有建制镇已实现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全覆盖。市财政已计划再安排污水管网改造和建设资金2亿元,用于加强城区配套管网建设,不断提高城镇污水收集率。二是谋划新建北海工业园、龙港新区铁山东港产业园等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减少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冲击。三是扎实推行全市河长制工作,500名河长已全面覆盖我市132条江河湖库,实现了“每条河流都有河长”的阶段目标。今年1-11月,我市南流江南域、白沙河高速公路桥断面水质达Ⅲ类,比上年同期IV类提升一个级别。北海市近岸海域水质质量状况为优,优良点位比例为90%。
2.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问题整改。一是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继续加强火电企业超低排放监管;督促金属冶炼企业进行废气脱硝改造,并同步推进超低排放和清洁生产改造。二是加大燃煤锅炉整治力度,依法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三是以问题为导向,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和春季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攻坚,积极落实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加强城市扬尘综合治理。四是实施烟花爆竹禁燃限放管控,春节期间空气质量较往年同期明显改善。
1-11月,北海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2.2%,优良天数为308天;空气中的六项主要污染物均达标,其中PM2.5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7%;PM10为4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臭氧8小时为1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1.5%。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平均浓度和PM10平均浓度三项指标均位居全区首位。
3.生态保护方面问题整改。儒艮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东园养殖场、海隆养鸭场、晟泰养殖场和淡水口虾塘等非法养殖清理全部落实。晟泰养殖基地生态修复方案已委托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编制,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力争年底前组织实施;保护区确界工作已由保护区管理机构按要求完成,并报送自治区主管部门审核。保护区日常的巡查与联动执法机制长期坚持,保护区内滩涂、海洋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4.企业环境监管问题整改。一是高度重视群众诉求,落实环境信访重复投诉件办理。截至目前,21件次13个环境信访重复投诉件中,已基本完成整改12个问题,剩余“沙田镇新港公司项目侵占土地”问题也已取得重大进展,力争早日进场清理。二是落实铁山港码头冶炼废渣清运和土壤修复问题整改。铁山港码头冶炼废渣问题在2018年6月曝光后,我市立即督促涉事的诚德公司、瑞德公司对冶炼废渣进行清运整治。截至目前,铁山港码头冶炼废渣基本清运完毕,其中,诚德公司累计清运码头精炼炉渣147.93万吨,矿热炉渣94.1万吨,坑塘底泥和污染土壤12.4万吨,码头废渣及渣土混合物清运工作已完成。2019年8月中旬,诚德公司开始对受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目前已完成受污染土壤调查取样,修复实施方案评审以及清运修复等工作,修复效果正在进行评估。今年以来,第三方监测机构已对铁山港码头尾渣堆放场地地下水上下游15个监测点位共进行了12次跟踪监测,其特征污染物pH值、氟化物、六价铬、镍等浓度相比2018年7月清运前的场调监测结果,均有所下降,水质趋好。
5.固体废物方面环境问题专项整治。一是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追责的司法衔接机制。市生态环境局、公安局、人民检察院、中级人民法院四部门联合制定出台《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暂行规定》,强力推进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对接。2019年以来,共起诉环境污染犯罪案件39件71人,办理环境类公益诉讼12件,发出检察建议9件。二是进一步强化固废利用的规范化管理。《北海市再生资源利用项目准入指导意见(试行》于8月印发实施,再生资源利用项目准入门槛进一步明确,再生资源利用项目规划布局环境合理性不断提升。三是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填埋等环境违法行为。今年2月出台《北海市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实施方案》,目前查处非法倾倒危险废物案件1件,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查封扣押非法转移废旧蓄电池案件4件。四是积极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污染排查整治。今年以来,对诚德集团公司危险废物、固体废物环境违法案件立案查处6起,累计罚款124万元;并对冶炼废渣的8家下游处置企业进行排查,立案查处2起;移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涉固体废物环境案件线索2个。强化部门联防联控,督察“回头看”以来,共办理固体废物管理环境违法案件23起,移送公安2起。
(五)加强督查,压实责任
今年,我市继续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列为全市绩效考评指标,用绩效考核手段压实整改责任落实。6月,市委组织部门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完善北海市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实施意见》,将生态环保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干部考核评价、奖惩的重要依据。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对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工作较慢单位进行督查,对红坎污水处理厂问题整改、南流江流域污染治理、非法养殖场清理等重点问题进行督查,要求切实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工作,务必完成整改任务。7月和11月市整改办联合市督考办等单位对我市整改工作推进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点责任单位开展明查暗访。市整改办对我市未完成问题整改的责任单位要求倒排工期,实行月报制度,力促整改任务按时序推进。
三、下一步工作
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涉及面广、历史欠债多、所需资金量大、部分重点工作推进难度高,但市委市政府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落实上级党委和政府指出问题的整改,对每个问题整改实行倒排工期制度,加大市财政整改资金投入,加强督查,严格责任追究。下一步,还要全面整理工作档案,按要求及时向自治区整改办申请问题销号,如期完成整改任务,迎接国家和自治区的考核验收。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及北海时指出“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金字招牌,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基本目标,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市委市政府将坚决落实《关于推进生态立市的行动方案》,在2020年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在2030年,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北海全面建成。
我的通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现在进行发布会的第二项议程,请记者朋友们对有关我市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问题整改工作方面的问题进行提问。
记者: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指出,我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存在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导致近岸海域水质下降。针对这些问题,我市下一步有何工作打算?
答:一是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工作要求,不打折扣地实施《北海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问题整改方案》,重点做好污水厂规范运营;入海排污口整治;黑臭水体治理;水产禁养区养殖清理等工作。
二是加快推进北海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2019-2021年),加大资金投入,用2-3年时间解决城市污水处理问题。
记者:为保证优良空气质量,我市秋冬季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有何举措?
答:一是严控“两高”项目落户,严格执行工业(产业)园区项目准入负面清单,从源头把控污染物总量。
二是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工作,强化“散乱污”企业整治。
三是严格执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政策,和禁燃限放烟花爆竹政策。
四是加强城市扬尘综合治理。特别是做好建筑工地施工扬尘和道路扬尘防控。
记者:请问,您对下一步我市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助力北海高质量发展有什么建议?
答:我认为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调结构转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二是抓实园区绿色发展。重点扶持绿色工业(产业)园区,争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三是抓牢污染防治。全力打赢水、气、土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持和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四是打造生态亮点。打造“海绵城市”示范,加快推进冯家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建成城市生态“绿肺”。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廖子可:
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
朋友们,刚才郭梅修同志通报了我市2019年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问题整改工作情况。虽然整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未能实现全面达到整改的目标要求。主要表现在发展与保护不平衡,历史欠账多,资金投入需求大,部分问题整改进度慢,重点问题突破难,长效措施不完善等问题,还需各级各部门继续齐心协力共同努力,需要各新闻媒体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就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要求加大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力度,形成强大震慑,倒逼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落实。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结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把落实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实抓好;要进一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出发点,扎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获得感。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产品答疑 虚假新闻举报电话:0779-3035866 邮箱:service@bhxww.com
主管:中共北海市委宣传部 主办:北海日报社
网警备案 地址:北海市海城区长青东路107号 联系电话:0779-3035866 网友QQ群:248885998
网站内容版权归北海新闻网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海望律师事务所 吴松周(律师)手机1890779336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451201805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85
桂公网安备 45050202000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