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中旬的一天,连续几天阴雨低温的天气过去了,和暖的阳光普照大地。上午九时多,我端了张椅子坐在屋前院子中晒太阳。院子西边那盆灯芯草旁,一对白猫母子比我来得早,静静地侧躺着,眯着眼,露出大半肚皮在晒太阳,很享受的样子。
这对母子猫,是邻居家饲养的,这小猫有八九个月大了,精力旺盛,好动调皮。约过十分钟,它翻过身来,趴在地上,抬头往旁边那盆茶花瞄了几眼,便轻身轻脚,悄悄地走弧形到茶花旁卧下。原来,暖和的春阳,红艳的茶花,也吸引了因天气欠佳,困了多日的蝴蝶。两个黄色的蝴蝶正绕着茶花慢悠悠地、忽高忽低飞翔着。当蝴蝶低飞贴近茶花枝梢时,小猫突地跃起,后脚着地,前脚双爪在空中乱抓。小猫扑蝶,可哪里够得着呢?蝴蝶不慌不忙往上飞,然后在茶花枝头上转了几圈,往院子东边那盆香水玫瑰花飞去,流连在花蕊的香甜味中。小猫自不甘心,又轻轻地往玫瑰花而去,看来心急,这次不走弧形了,而是直线大步流星追去。这盆玫瑰花不高,二尺左右,当其中一蝴蝶落到低枝吸吮花蕊时,小猫用足了力,又腾空而起,可又扑了空,重重摔在地上,蝴蝶这次似受了点惊吓,振翅飞往旁边的菠萝树去了。小猫还是不甘心,歇了片刻,又游走到菠萝树下,抬起头,目不转睛地望着忽高忽低飞翔的蝴蝶,抬头累了,垂下头来,竖起耳朵,睁着眼睛,趴在地上,大有眼观六路,耳听四方的神态。此时,一阵微风吹过,有菠萝树黄叶飘落,说时迟,那时快,小猫以极快的速度扑去,前脚两爪牢牢抓着,然后左一拨右一拨玩弄着。它以为抓着蝴蝶,满心高兴放开前爪一看,是张飘落的黄叶。小猫失望了,抬头望望还在空中飞翔的蝴蝶,无奈的眼神中流露出不甘。此时的母猫,咪咪叫唤两声,小猫才悻悻回到母猫身旁,安分躺下。
观察小猫扑蝶,我是够细致的了。为什么如此细致?这源于一本明清花鸟画册。在这本画册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小猫扑蝶图。小猫扑蝶图的作者叫王鉴(1598年—1677年),字圆照,号湘碧,又号染香庵主,江苏太仓人,清初六大著名画家兼书家,是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的入室弟子,成年后书以董为宗。画则以五代著名画家董源和南唐著名画家巨然为宗。
王鉴明末考中进士。崇祯8年(公元1635年),其37岁时任合浦廉州知府。王鉴山水画、花鸟画重笔墨,重意境,重气韵,取得极高的艺术成就,至今为国画界师法。20世纪80年代初,江苏省美术协会编印的大十六开本的《明清山水画选》就以他的山水图《梦境图》为封底。无独有偶,2009年由合浦美术家协会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合浦美术作品集》也以王鉴的山水名画《梦境图》为封面。
在这本明清花鸟画中,选入王鉴两幅小猫扑蝶图:其一是小花猫后脚着地,前两脚腾空乱抓,头顶上方是飞翔的蝴蝶的特写;其二是小猫扑不着蝶后,蹲坐在地上,抬头呆呆地凝望前方蝴蝶翩翩起舞的情景。这两幅画,既表现了小猫童真的性情,又表现了其少年不更事,扑不着蝶后惆怅而无奈的神态。同时体现了王鉴观察、取材、绘画的不凡艺术功力。这本明清花鸟画我当视之为圭臬,是我案头的六书之一,时不时拿来翻阅鉴赏一番。
或许可以这样推测,王鉴可能从未观察到我在院子中看到的小猫扑不着蝶,最后扑到一张自以为是蝶的落叶,从刹间高兴变得沮丧的神态变化的情景;也未捕捉到过母猫对小猫扑蝶的不理不睬的神态模样。倘若见过,像他这样高超的画技,定会以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那么,就不是两幅小猫扑蝶图了,而是四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