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北海市区的海景广场——廉州湾大道的终点。从这里远眺,廉州湾美景尽收眼底,宽阔平坦的廉州湾大道,宛如一条绚丽缤纷的彩带,让人们充分领略沿途的美丽海景。
记者从项目业主北海市路港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了解到,廉州湾大道的建设从市区开始,修好一段,即让市民先享受一段。向海大道路口至海景广场段,全长3.13公里,于2020年7月22日正式动工建设,于2021年6月30日建成通车。如今,已建成投入使用的这一段路,与海景广场、高德大桥、高德古镇、黄金北岸海滩、铜凤灯造型的路灯等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滨海画卷,也成为了市民和游客的网红打卡点。
被誉为”北海最美滨海大道”的廉州湾大道初绽芳华,令人惊艳。人们为何对这条大道如此期待,它的建设进展怎么样,建成后又将是一条怎样的大道?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深入建设一线进行了调研采访。
项目一线建设正酣
挖掘机在挖土方、压路机在夯实路面、工程车在运送材料……5月29日下午,记者搭乘工程指挥部的车来到廉州湾大道北海市区与合浦县交界附近路段,看到这里建设正酣。
“施工高峰期,我们同时投入压路机、吊车等设备150台套,700多人同时作业。”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旺港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朝积告诉记者,当天有100多名施工人员在各个施工点作业,目前从向海大道至209国道这一段,主体工程和交安路灯设施等辅助工程已基本完工,209国道至合浦这一段,也计划在国庆节前完成。
西门江西岸至向海大道路口段的6.56公里路,路面已基本完工。“这段路宽60米,设计双向8车道,两边各有1条人行道,临海一侧还有1条自行车道。”旺港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宾桥告诉记者,目前从合浦方向进入北海市区的道路主要以北海大道为主,等今年这段路开通之后,可以缓解入城的交通压力。
廉州湾大道为北海市大风江东岸至海景广场沿海一带,总长56.33公里,总投资74.68亿元。根据北海市规划部署要求,工程分段实施,其中向海大道路口至海景广场段,长3.13公里,已建成通车;西门江西岸至向海大道路口段长约10.3公里,计划今年10月建成开通海城区段6.56公里,开工合浦县段3.74公里;另外,12.5公里的南流江西岸至西门江西岸段和26公里的大风江东岸至南流江西岸段,目前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前期准备工作。
时刻不忘生态保护
“修建临海景观大道,在生态方面有哪些压力,如何保障生态不受影响?”记者向廉州湾大道的施工建设方抛出了问题。
“这条大道备受各方关注,无论工程质量,还是生态保护,压力都不小。”路港公司副总经理陈忠军介绍,无论施工到哪个环节,都把生态保护放在前面。
陈忠军说,在海边施工,最容易造成泥土流进海里,不仅造成水土流失,也会对海洋生态带来影响,做好生态保护尤其重要。因此,施工时,在临海一侧有坡的地方,都在坡底修筑截水沟和沉淀池,保证不让水土冲到海里。同时,尽量避免在多雨季节进行表土清理、开挖、土方回填等作业,以防形成二次水土流失。
尽量减少土石堆放面积,对于偏坡的地方,施工后用胶布覆盖,保障水土不流失。施工结束后,立即清理现场,恢复自然生态,对被损害的植被进行修复。
调研中,记者了解到,廉州湾大道的整体规划以“蓝绿交织,海城明珠”建设定位为遵循,秉承“生态文明理念”的宗旨,以融合“人、产、城”为基准,以整合“居、游、展”为切口,以激活“文、商、创”为重点,打造集约聚集、绿色高效、生态宜居的蓝绿生态新板块。整条大道完工后,总生态修复将达到6.98公里。
串珠成链海景路
北海是著名的滨海城市,海洋资源丰富,但目前还欠缺一条亲海的观景大道,因而廉州湾大道的建设被寄予厚望。
“从海景广场到海丝首港这一段,就有5个公园,届时廉州湾大道将把这些公园串珠成链。”路港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远鹏告诉记者,在建设廉州湾大道之前,北海市组织各方进行实地研讨,精心设计了《北海廉州湾岸线景观设计方案》,方案明确廉州湾大道以串珠式空间布局,形成“一廊四段十二景”。
廉州湾大道建成后,道路沿线有多个公园、文旅小镇、驿站、观景台、栈道,可以观海、观林、观渔、观鸟、观城。在道路临海一侧,还设计了一条宽4米长49公里的自行车道,同时还结合道路与周边地势布设休闲木栈道。届时,车行路上,亦在景中;人在途中,亦在景中。
北海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在廉州湾大道上得到了体现,路灯选取羽纹铜凤灯作为主要设计元素,铜凤灯造型独特、灵巧优美、寓意吉祥,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
“沥青路面严格按照高速公路的标准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控制,保证行车舒适性。”宾桥告诉记者,这条大道不仅拥有高颜值,同时也拥有舒适性。为此,建设单位制订了《廉州湾大道工程建设“全国最美滨海观景路”》工作指南。记者看到这本册子足足有70多页。
“既是滨海观景大道,也是经济大动脉。”罗远鹏介绍,廉州湾大道建成后将有效提升北钦防三市产业联动效率、促进互补互利,对推动北钦防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一体化建设、加快建设具有广西特色的现代物流体系及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具有重大意义。
(原载于广西日报2023年6月5日第8版)
(广西日报记者 蓝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