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她是沙漠中最耀眼的沙粒,渺小中藏着伟大;也有人说,她是雨季中笑着跑着的孩子,纯真而又善感。在我眼里,三毛是这样的一个存在:初见惊艳,再见亦然,回首依旧感动。
在三毛的《雨季不再来》中,有一句惊艳到我的话:“总有一日,我会在一个充满阳光的早晨醒来,那时我要躺在床上,静静地听着窗外如洗的鸟声,那是多么安适而快乐的苏醒。那时候,我会一遍一遍地告诉自己,雨季过了,雨季将不再来。”那时的三毛对于世界充满了好奇与爱。她会在路边捡起那些别人丢弃的美,会为了追求艺术独自去国外求学,会为了旅行一天只喝一口自来水。她对这世界有着自己的追求。她敢爱敢恨,对于那些享受了中国人礼教而没有回报应有的尊重的外国人,她从不纵容,该骂该冷战她自有定夺,但对于一直在她孤独时陪伴她的小鸟,一个在她悲伤时给她一株小草逗她笑的美国人,她从未忘记。在《雨季不再来》中,三毛这世间的行者,潇洒自由,从容镇定。她对这个世界,永远保持着自己一份喜欢。
再看《雨季不再来》,依旧会被这个敢爱敢恨,自由独行的女子逗乐。而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中,让我看到了她的痴情。再次与三毛相遇,我没有看到她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故事。她曾问“为什么在沙漠中,有他在我身边,我却总觉得是繁花似锦”。而失去荷西,让三毛痛不欲生。她失去的,不只是一个疼她爱她的人,更是一个懂她的人。尽管未曾看到她与荷西相爱的过程,但当看到三毛笔下那个痛哭着离去,又痛哭着从山上跑回来,求着只剩白骨的丈夫带她离去时,我似乎明白了那生生世世的一份痴。
三毛的文字总是那么有魅力。在她的笔下,严父慈母的家庭,伴她欢笑流泪的友人,纷繁复杂的人情世故总是那么的真实。她对于艺术的爱,对于爱情的赤诚,对于自由的追求,对于世界独到的理解,惊艳了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