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偶然,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相遇。而相遇之下,若能让人油然而生“遇见你,真好”,往后余生,“且行且珍惜”必为至愿矣,就像我与走走老师的相遇。
温婉知性的走走老师令我倾心感佩,敬服之至。尽管素未谋面,却觉春阳当头,因其智慧又专业,尽职且耐心,常能给在读书、写作之路上跌跌撞撞前行的我以执著的勇气与跋涉的信心。
人皆有癖。我是乡村教师,周末闲暇,别无他好,唯购书上瘾,读书成癖,且每每读而有感时,便会吐而后快,或评或议,或褒或贬,打磨既成,电邮报刊。这般时日一久,便自然而然地结识了不少同好知交、良师诤友。
说到我与走走老师的相识,还得感谢浙江某大学的金老师。金老师既是我的文友,亦是不折不扣的书评写作竞争对手,乐于助人。在征得走走老师同意后,郑重地将其微信名片推送给了我。
我当然是求之不得。走走老师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每当社里有新书推出时,她即可免费赠送数本,唯一的要求是完成读后感。于我而言,这无异于被“超级馅饼”砸中了脑袋。尤其是多年来,我一直就对这家出版社的书心存偏爱,并常因薪金微薄而欲购之好书太多纠结不已。如此“得来全不费工夫”,我能不偷着乐吗?
可问题来了,不善于甚至畏惧与陌生人交流恰恰是我的“短板”。熟识的朋友呢,大多知道我是一个偏内向的人,尽管面对学生时,我可能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抑或兴之所至,和大家开个没心没肺的玩笑。但一顶名为“社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即便无形又无影,却比套在孙悟空头上的金箍还要牢靠。
有幸的是,走走老师是个极好相处的人。一声问候,一个表情,一句笑语,似已轻松“搞掂”了我的“社恐症”。我们的交流虽源于书,却不止于书。走走老师满腹珠玑,和蔼可亲,既像熟悉的师长,又似邻家的小妹,常令人欣然忘忧。
走走老师敬业亦乐业。仅以微信朋友圈为例,别人常会晒那些精心摆拍的美颜照、令人垂涎的美食照,抑或网红景点的打卡照等,走走老师却只晒书,不仅晒她负责的社科类新书,也晒文史类、少儿类等其他书籍,还有各类获奖信息、作者视频直播、书友评论发表及媒体转载情况等。三言两语,随心随性,透着热爱,溢着喜悦,识书亦识人。
当每月的新书目录与内容简介出来后,走走老师亦总会第一时间转发给我们书友,让大家及时挑选以备快递。她还会非常认真地推荐文质兼美、不可错过的版本,与大家深入交流,分享读书之乐……当然,如果有书大卖了,加印了,或者上榜了,获奖了,她更会乐成了一朵花。
记得我头一次从快递小哥手中接过走走老师寄来的书时,开心之余,更多的却是震撼和感慨:先是塑料外套,然后是硬纸盒,硬纸盒外面还裹着一层胶带,剪断胶带打开纸盒,又是一圈防潮防撞的透明气泡膜,最后才是塑封完好的新书。它们,就像小小的婴孩,被细心地安置在温暖舒适的小摇篮里……事实上,“头一次”就是“每一次”。四季流转,爱书如初,总是一丝不苟,总是不厌其烦,总是满怀期待……这就是走走老师。
走走老师真诚而热情。“春天好!好久不见,奉上新近出版的两本小书,希望您会喜欢呀!买书如沽酒,读书如慢酌。在春日闲暇时光,祝您慢酌有滋有味。祝您一切都好,平安喜乐!”每一次,随同新书一块儿寄达的,还有这般亲切的问候与诚挚的祝福。走走老师总会挑选一张精致的卡片,然后,用潇洒飘逸而又笔意醇厚的行楷字,将自己的问候与祝福铺满其上。在网霸天下的倍速时代,这样散溢着“诗酒趁年华”豪兴的一纸卡片,尤显珍贵,足以消弭胸中块垒。
走走老师还会用色彩各异的心形即时贴,将那些精彩绝伦、意蕴悠长、颇值玩味的篇章、语段等所在的页码标贴在书膜外——知书莫若编辑,她的荐读提示每每会让人心头生痒,欲读而后快,“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总会不期而至。
逢着出版社搞宣传、纪念或比赛活动等,不待我们索要,走走老师自会将那些文创礼品或“珍藏版”图书等遥寄给我们,诸如形态各异、设计精美的书签、钢笔、茶杯、帆布包、笔记本及书桌摆件等,总能给我们以意外的惊喜、温情的慰藉与无尽的感动。
走走老师善良又体贴。一本本崭新的书籍寄给天南海北的书友,她自然亦渴望得到回馈,能从天南海北的报刊上看到相关的书评,并期待各级主流媒体能时不时地转发。尽管社里有考核任务,但走走老师宽厚亦包容——评论发表了,她比我们还高兴,文章被“毙”了,她亦不忘劝慰与鼓励,从来不曾因我等书友写的评论没能发表而停寄新书,更不曾有立马“恼羞成怒”甚或从此“形同陌路”的事发生。“发表与否,倒在其次。书友喜欢,乐于翻阅,才是我最大的期盼!”走走老师就是这么诚恳,这么暖心。
权以我为例,这两年因孩子叛逆高考失利、妻子意外跌倒骨伤难愈等事,一方面很想通过陀螺似的忙碌与劳累,暂时抛却所有的忧烦与不快,另一方面却又极难潜思静虑、心无旁骛地读书作文,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写的评论见诸报刊者寥寥,常陷迷惘,不能自已。当敏锐细腻的走走老师在察觉出我的踌躇与抱愧状态时,没有半句责怨,反推心置腹地宽慰我,开导我,帮着分析原因,梳理目标,总结得失。虽是信息往来,走走老师睿智又体贴的话语却暖我肺腑,祛我惆怅……
“想看什么书,尽管跟我说!即便不是我负责的,但我手头有社里发的购书券,同样可以免费邮赠哟!”走走老师的善与暖,我是念兹在兹,连家人也感受到了。她主要负责社科类书籍,但就我个人而言,却更钟爱文学类。所以,有那么几次,她送的社科类书,我读也读了,却因理解不透或一时疏懒,未能及时完成评论,最后竟不了了之了,反倒是我厚颜另索的小说、散文集等,写的书评全发了,我亦因此而尴尬而深愧。
尤难忘,有一回,从走走老师发给我的新书目录里,妻子意外看中了一本价格不菲的医书,让我购买。没承想,走走老师在获悉后,竟亦慷慨快递了过来!在小女彷徨困厄、妻子意外受伤时,走走老师不仅常留言问候,软言劝抚,指点迷津,还寄来了一大纸箱色香味俱全的名优特产……
书缘亦人缘,我愿倍惜之。
走进春天。 徐绍荣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