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引进对虾棚式养殖,进一步优化海洋渔业发展结构。 林启波 摄
去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的工作部署,以塑造乡村“形、实、魂”为抓手,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特色优势产业稳步发展
2022年,我市农村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其中,种植业产值90.94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排名全区第一;粮食播种面积101.21万亩,总产量3.18亿公斤,实现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三连增”。
“突出抓好乡村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培育和品牌建设,推动全市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高效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冯群声介绍,近年来,我市立足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和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成果蔬大棚面积3.37万亩。持续推进牧原、东方希望等百万头生猪项目建设,生猪产业得到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探索发展近海立体综合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对虾棚式养殖,进一步优化海洋渔业发展结构和空间布局,完善渔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有力推进了我市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自治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
过去一年,我市累计建设完成自治区四星级、五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4个,提前3年完成示范区高质量建设五年行动总目标(10个)任务。其中,合浦县成功入选2022年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合浦县星岛湖镇被评为自治区产业强镇,铁山港区营盘镇彬塘村(珍珠)入选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各种特色优势产业的集聚示范,使我市不断释放出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活力,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之路。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小村庄折射大变化。近年来,在北海这片澎湃着无限创新活力的土地上,无时无刻不在演绎着精彩纷呈的蝶变故事,一幅幅大美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据悉,2022年,我市4.3万亩高标准农田已全部按要求开工建设,开工率达到100%;建设村屯硬底化道路127条共计102.76公里;加快推进旺盛江、清水江、闸口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成农村电网项目350个。同时,围绕粮食安全、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现代农业园区等领域,谋划实施了一批强基础、利长远的现代农业农村重大工程项目,持续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规模。2022年,全市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完成175.34亿元。
随着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和乡村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更加便利、舒适。如今,走进乡村社区,道路宽敞整洁,行道树整齐排列,垃圾分类处理,农家庭院整洁美观……
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都建有农家书屋、阅览室和文娱活动中心,30个乡镇(街道)、430个行政村(社区)已规范化建设起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特色阵地,实现网络覆盖更广、功能定位明确、管理运作规范、区域特色鲜明的目标。依托全市现有的1935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持续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服务、科学普及、医疗健身、疫情防控、移风易俗、禁赌禁毒、“环保妈妈”、红白理事等志愿服务活动,使文明新风吹入千家万户,用“文明”擦亮农村居民的幸福底色。
稳就业促增收为民谋福
“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是我们农业农村工作的突出重点。”冯群声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业品牌数量不断增多,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农业产业效益不断增强,有力推动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据了解,我市从产业发展、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就业社保、金融支持等11个方面抓好100多项政策的落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全力为农民谋幸福。从近几年我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可以看到一条喜人的明显上升曲线。2022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75元,同比增长5.5%。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如今的北海乡村,已成为有梦可追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