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能广投北海能源基地项目。 本报记者 许振国 摄
能源产业是北海市打造的六大工业产业集群之一。近日,记者来到北海能源产业发展的主阵地铁山港(临海)工业区采访时,发现我市能源产业正多“源”汇聚、多“源”互补,由单一走向多元,从起势迈向成势,蓄起发展“满格”能量。
位于北海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出海口处的国能广投北海能源基地项目,是广西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支持的沿海优质煤电项目。走进占地数千亩的基地,从陆地向海平面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座高耸的燃煤机组。机组旁边,多个呈拱形的钢结构储煤基地正在建设,有的已经投入使用。一条数百米长的封闭式皮带将储煤基地与运煤码头连了起来,全自动的螺旋卸船机将煤直接通过传输带运到储煤基地,形成了“码头运煤、基地储煤、机组燃煤”的发电闭环。
码头边,现代化工业设施与辽阔的海平面构成的一幅壮观动态图景,让人领略工业与自然的壮阔之美。“今年1至2月,我们完成上网电量13亿千瓦时,生产实现‘开门红’。”国能广投北海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覃勇介绍,国能广投北海电厂项目一期两台百万千瓦机组已于2022年12月底全部投产。目前,投资69亿元、建设两台百万千瓦机组的二期项目正在全力推进,计划于2025年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超过100亿千瓦时,进一步满足广西“十四五”及中长期负荷增长需求,为广西能源安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距离国能广投北海电厂不远处,是广投北海发电厂,该厂两台32万千瓦机组自2004年投产以来,累计安全生产超过6000天。目前,该厂二期工程两台66万千瓦发电机组正在抓紧建设中。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两台机组已基本完成主体结构的建设,其中3号机组的汽机台板已经就位,标志着汽轮机组本体安装工作已全面展开。“我们紧盯项目建设节点,攻坚克难全力推进,目前项目推进比预期目标快。”广西广投北海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旭说,3号机组预计今年底投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两个电厂的二期工程加快建设,至2025年,北海将有4台百万千瓦发电机组,2台66万千瓦发电机组,2台32万千瓦发电机组,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生产动能。
主力发电厂乘势发展,液化天然气存储能力也将不断增强。广西液化天然气项目(以下简称北海LNG)是北部湾经济圈唯一的大型LNG接收站,在中国西南地区天然气供应中承担主力气源地位。国家管网集团在“十四五”规划中,将其定位为北部湾地区唯一的千万吨级LNG登陆中心和开放平台。
在北海LNG,记者看到,北海LNG二期5#、6#储罐罐壁施工正如火如荼。项目部执行经理李军介绍,5#、6#储罐项目建成后,北海LNG存储能力将由64万立方米增至104万立方米。据了解,北海LNG二期、三期建成后,北海LNG码头接卸能力将达到1200万吨/年,存储能力达到192万立方米,届时北海将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LNG能源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
“能源产业是铁山港区的主导产业之一,虽然目前规模、产值、效益还有限,但能量不容小觑。去年,铁山港区引进了华电蓝水海洋装备项目,拉开了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序幕。”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卢道云介绍,铁山港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后劲十足,将在现有能源基础上,推动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为发展积蓄能量。
发展高效、便捷、高能的能源存储和转换技术将是未来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方面,信义北海合浦400MWp渔(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广西合浦县鲔丰渔光互补50MW光伏项目、信义合浦沙岗100MWp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合浦西乌风电场等项目将持续发力。
多源发力,多能互补,“双碳”背景下,北海能源产业发展呈现多元化。“近年来,我们围绕火电、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储能等领域,积极规划发展,推动生物质发电、光伏发电、风电等多元化发展,形成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北部湾综合能源基地初具雏形。”市工信局局长梁振威介绍,去年全市能源产业完成产值96.3亿元,同比增长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