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南的《香港旧书店地图》,全景式介绍了15家香港旧书店,以及26处“有旧书卖的地方”,作者自信“涵盖香港现存旧书店绝大部分”,谓之将港岛的旧书风景尽收笔底似不为过,正可弥补我辈爱书人无法亲往淘书的遗憾。
在科技发达资讯便捷的今天,要了解香港旧书店的地理方位、经营门类等信息,只需网上搜索立等可得。人们之所以格外青睐那些关于书店的书,更希望从中读到旧书店背后的故事。作者是爱书人士,曾遍访台湾从北到南的旧书店写成《宝岛旧书店之旅》专题报告,获台湾地区对外推广的12种特色旅游线路之一,因此深谙读者心理。他把香港旧书店分为“三大老店”“中新世代”“洋书宝藏”等六大门类,书中不仅有探店览书之趣,更有与店主的深度交流,这样就避免了那种浮光掠影式的泛泛而谈,而是抓住每一家旧书店的个性品格,写出其最富神采的一面。比如,内地书友仰慕已久的神州旧书店,作者不仅用“面积最大,藏书最多,经营最具规模,招牌最响当当”等几个“最”字概述其貌,更是通过店主欧阳文利先生如何在13岁时入行旧书铺做学徒,如何抓住时机自己创业奠定“神州”品牌,又如何数次搬迁辗转多地挺过经济低谷,最终凭借敏锐目光和谦逊的姿态,终将神州旧书店做成闪亮的金字招牌。在这里,我们读到的是一家旧书店的创业史,更是香港市民力争上游、永不言败的精气神。
经营一家旧书店,要想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积极拥抱新兴的商业模式,不断吸引年轻的买家成为新的客户。在这方面,作者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本科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又在香港中文大学新闻系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在《信报》担任财经记者十余年时间,多次摘得财经新闻写作大赛冠军,这样的专业背景,使他走进旧书店后很自然地就会从经营视角观察每一处细节。他给笔下的每一家旧书店都归纳出三四条经营特色,有的与旧书货源相关,有的涉及销售策略。作者是1983年出生的香港本地“后生仔”,对那些年纪相仿的新生代旧书店主格外关注,写起他们的故事也特别得心应手。譬如,位于太子荔枝角道宝丰大楼的“我的书房”旧书店创办人莫思维就是一位80后,因自幼爱书,所以动念自己开店卖书,他头脑精明又甘愿吃苦,开辟网络社交平台上的书店专页并用心打理,利用互联网与年青一代买书人形成良好互动,短短几年之内已经扩展至三家连锁门店,让我们不得不对香港的年轻人刮目相看。
北海日报 周洋
【网络编辑:许苏文】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