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海的新著《城市书:上海生活》,是一本近二十万字的散文集。读完整本书,方觉封面上的句子称得上是这本书的“灵魂”:阅读一个家庭的过往,品赏一座城市的风景,在字里行间感悟一段人生百味,在生命时空里照见一个时代的风华。书中67篇文章看似零散,实则彼此之间有关联,是作家独具匠心的布局,也是对曾经“生活过的土地”的存于内心的眷恋与深情致敬。
“我一直沉迷于散文的写作,认为只有把自己的生活以散文的非虚构的形式写下来,才是珍贵的。”罗海在书的后记中写道。这也正是这本书独特与可贵之处。本书以儿童视角,观照内心,以“素描”的手法,把“我”所接触到的人与物活灵活现地讲述给读者,展现出二十世纪70年代初大上海普通百生的日常生活,让我们从中窥见一座城市、一个时代的“生活影像”,反映时代特征。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本书有助于读者从“一个上海视角”去了解上海这座对外地人充满了诱惑的城市。
书中有许多我所不知道的“上海元素”:比喻“孃孃”“舅娘”这些称呼;比喻“弄堂”“天井”等特色建筑;比喻有可以让生柿子熟的更快的“捂窟”,用来取暖的“汤婆子”,还有充满烟火气息的“老虎灶”,更别说“大白兔奶糖”“第八羊毛衫厂”等有着独特上海记忆的内容了。读这本书,仿佛让人穿越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听“老上海”如数家珍般地讲述陈年旧事,令人回味无穷。
用心捕捉一个个细节,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足以勾勒出一个形象鲜明的人物,且带着温暖的情愫。《上海生活》以质朴平实的笔调,夹叙夹议抒写人生的真性情,把生活中的人与事娓娓道来,似朋友间的聊天轻松惬意。当然,文章也有很多带有地方语言特色的“罗氏幽默”,如《母亲的又一句口头禅:辣一记大头尼光》的结尾写道:“……但光听不太照着做。”母亲有时候就很生气,她会说:“你们不照着做,统统辣一记大头尼光。”然后作势挥着手……那是一些多么值得回味的日子。
《城市书:上海生活》看似寻常、平淡、波澜不惊,却充满了人生丰富的体验与至味真情,是关于一座城与某个年代的历史缩影,如一帧帧回放的、隐藏于市井间的民生百态图,得此书,如遇可人之客,眉眼间都是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