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密室逃脱、剧本杀为代表的沉浸式娱乐活动受到年轻人追捧。与此同时,一些密室逃脱、剧本杀中充斥暴力、血腥、色情等野蛮生长的情形引起关注。近日,记者在探访中发现,一些商家为吸引年轻人,在宣传海报上印有“鬼食招魂”“噩梦循环”“人偶附灵”“共度春宵”等招揽图片。强化监管,使密室、剧本杀行业告别野蛮生长已刻不容缓。(2022年11月09日《中国青年报》)
“剧本杀”原名“谋杀之谜”,是玩家到实景场馆,体验推理性质的项目。游戏过程中,玩家通过扮演剧本中的角色,搜集线索,找出游戏里隐藏的“真凶”。由于融科技、艺术、文化、创新、挑战、冒险于一体,能给玩家带来强烈的沉浸体验。其中,好奇心强、爱挑战、寻求刺激的青少年,对其参与度无疑更高。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超六成的青少年表示喜欢玩,甚至很喜欢玩密室、剧本杀类沉浸式游戏。对恐怖主题密室,未成年人年龄越低喜爱程度越高,12岁以下占比高达66.7%。青少年这一庞大需求市场的支撑,引入没有几年的剧本杀即在国内疯狂生长。
可当下野蛮生长的剧本杀正突破游戏道德的底线,异化为一种“隐患杀”。一些项内不仅存在主题、剧本质量不高,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而且环境不安全、价值观不健康等尤值得忧虑。一方面,未成年人其三观好像一张白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封建迷信以及淫秽色情等文化垃圾的误导,则可能造成游戏者人格和道德的严重扭曲,使其很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影响一生的成长;另一方面,未成年的孩子喜冲动,好模仿,很容易为剧本杀的血腥暴力所浸染。若沉迷其中,还会造成“角色混同”,产生暴力倾向。
为了给青少年带来娱乐与社交新体验的同时,保护其身心健康成长发育,有必要给野蛮生长的“剧本杀”套上“笼头”: 一是法治笼头。可从地方立法入手,将密室、剧本杀行业纳入法治管理和城市管理的范畴。明确著作权版权、内容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底线,尤其厘定保护未成年人健康的边线,实行分级管理,使其真正有法可依。二是行政执法的笼头。强化对剧本杀内容及运行的行政监管,从源头上为青少年把住游戏的安全关,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厉处罚,形成威慑机制。三是行业自律的笼头。夯实行业从业者的“第一责任”,自觉把好剧本内容的第一关口;完善多学科协作评测机制,培养行业自律;落实对未成人的提醒与禁入规定,督促企业守好安全底线,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四是消费者维权监督的笼头。鼓励未成年人家长的投诉举报,及时予以法律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