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偶然从书上得知,《楞严经》最初是在广州光孝寺译出并随之流行。禅门向来有“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之说。《楞严经》作为汉传大乘佛教最核心经典之一,在中国佛教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影响。由此可见,光孝寺为中国佛教所作的贡献,及其在中国佛教中的地位。
心怀崇敬之情,我前往光孝寺礼拜。“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光孝寺原是公元前二世纪南越王故宅。三国时,吴国虞翻谪居于此。虞翻去世后,他的家人舍宅作寺,即最初的光孝寺。光孝寺现为广东著名古建筑群之一。
从山门入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吉祥殿、泰佛殿、祖堂,以及钟楼、鼓楼等。寺内建筑外观壮丽,气势雄伟,庄严中透显着雍容。各殿、楼内供奉有释迦佛及文殊、普贤等诸菩萨,祖堂内供奉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建筑的外围还有大气、考究的回廊。沿回廊,内有达摩碑、大悲幢、洗钵泉,中间还有瘗发塔等古迹。它们都是历史的遗珍。其中尤为醒目的当数7米多高的瘗发塔,即六祖发塔。
据传禅宗五祖弘忍自觉传衣付法时机成熟便对众弟子说,谁若能说出一偈,语意与佛法大意冥合,谁就是衣钵传人。于是神秀在殿外长廊的墙壁上写了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此偈意指佛性人人皆有,但为俗世“尘埃”所覆,需要拂拭渐修才能最终成佛。慧能后来在神秀的偈子旁写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它的意思是心性本净,一旦顿悟,即可成佛。相较之下,境界高下立见。于是,五祖弘忍将衣法密传慧能。慧能连夜南下,等待时机,弘扬佛法。慧能到广州后,又曾去四会、怀集二县隐游长达十五年。
直到676年,慧能在光孝寺遇二僧论风幡之动。当时一人说是风动,另一人说是幡动。慧能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心在动。慧能的出言不凡当即惊动了住持印宗法师。印宗法师认出慧能就是当初五祖密传衣法的人。于是在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印宗法师在寺内菩提树下为慧能剃度。慧能从此出家。为了纪念六祖慧能在此落发出家,于是修建了瘗发塔。
寺内除了各古建筑,还有菩提、诃子、木棉等古树。菩提和木棉苍劲挺拔,诃子树则将粗壮的枝丫四处散开犹如巨伞。站在荫凉舒适的“伞”内,看向“伞”外的骄阳似火,心里默默感念古人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