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力钧创作主要以油画、版画和陶艺为主。在他的眼中,各艺术门类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线,只要能恰到好处地表现自己的艺术主张和见解,都是可以尝试的。作为当代艺术家,圈内对于他的光头泼皮人物系列作品并不陌生。人物造型夸张,甚至扭曲变形,怪诞的光头人物,无不咧着嘴,仿佛是在呐喊、狂笑、争辩,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同的人欣赏他的光头人物系列,都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复杂感受。
然而这20年来,方力钧也画水墨,对于水墨近乎痴迷,这些水墨作品汇聚在一起,成为《人间仙境:方力钧水墨》的主体。书中的一幅幅水墨作品,初看是用水墨作画,但再一看仿佛能找到油画和版画的踪迹。其实,他的作品既有东方水墨的神韵,又有西方油彩的语言张力。他的水墨画,不能简单地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进行定论,融合性、多样性、复杂性,是方力钧水墨带给笔者的视觉印象。在《人间仙境:方力钧水墨》里,有他对于水墨画独特的理解及其创新背后的底气和勇气。
这是一本极具分量和厚度的书,收录了上千张水墨作品,基本上都是人物肖像,而这些肖像的原型,来源他的亲人、朋友、老师等等熟悉的人。他平时与人见面,早年用傻瓜相机拍摄下来。后来用智能手机拍摄。人物肖像照片,成为他水墨创作的灵感源泉。至于书名中的“人间仙境”,方力钧是这样解释的:每当和熟悉的人交往或以毛笔描绘他们时,总会有身临仙境的感觉。书中的一幅幅水墨肖像,既有真实人物的身影,但又不同于真实中的人物。把熟悉的人物画出陌生感,这应该是方力钧的一种水墨追求,或者说是他画人物肖像的一个隐形原则。
对书中收录的一些肖像水墨画,笔者在读图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其中书中的第二幅肖像画创作于2021年,这是一幅“小画”,才16开纸张大小,画的是一位老人,画作用毛笔勾线,采取线面结合的方式,采取夸张变形的手法,用渐变的红色表现脸部,老人抿着嘴,眼睛似乎注视着画家,又似乎在质疑、审视什么。整个肖像占满画幅,似乎要突破到宣纸之外。同样是创作于2021年的另外一幅肖像水墨画,显然是一幅“大画”,画幅1.8米×2.4米,画面中表现的是一个中年男人仰着头,脖子有些歪曲,他带着金边眼镜,眼睛没有神采地朝上看,嘴巴微微张开露出两排牙齿。这个画面上的中年男子,从神情上看具有痛苦之状,可似乎又有不甘,他遭遇过何种不愉快的事不得而知,而画面的挤压感撞击笔者的内心。书中还收录一些水墨肖像,原本是画在练习书法的毛边纸上,每个汉字框之内画一个肖像,整张纸上,时常画满18个肖像,且每个肖像都有人的名字。很显然,这些人都是方力钧有过接触的人。这些“小画”从人物表情到神态各有差异,而夸张则是水墨肖像的共有特征。书中的水墨肖像作品,继承了中国传统水墨的表现形式,同时又不拘泥于传统,而是借鉴外来艺术的有益养分,在融合中寻找当代水墨的表现之道。
阅读本书,给人带来这样的启示:首先是中国传统艺术包括水墨画在内,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继承传统固然重要,创新也迫在眉睫,创新是艺术的内在要求,也是艺术的生命力之所在。艺术创新不但是表现形式上的创新,表现的主题和内容也都有创新的空间。其次是中国艺术要有广阔的全球视野,中国传统艺术是农耕文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原原本本地固守传统,显然和当今世界的发展不相适应,世界艺术丰富多样、精彩纷呈,中国艺术既要立足本土,还要放眼世界,对于全球优秀艺术,要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在学习借鉴中升华中国艺术。最后是艺术家要敢于“吃螃蟹”,当作品风格成熟定型,被人们广泛认可之后,往往一些艺术家就此止步,艺术创作显得谨小慎微,而艺术创作要求艺术家解放思想、放开手脚,敢于尝试陌生的艺术门类,敢于让自己的艺术思维和艺术风格“推倒重来”,在探索中走新生。